12月22日下午,yl34511线路中心院长陈耀、副院长凌宗成、党委副书记杨青一行到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简称“地矿六队”)走访考察,开展交流座谈。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党委书记丁正江主持会议,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体群出席座谈会。
会前,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地矿六队陈列馆,深入了解英雄地质队的发展历程、找矿业绩以及党建工作成果。

会上,学院领导与地矿六队与会领导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地质工作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合作,展现出积极推动地质事业发展的决心。

学科融合创新,拓展地质科研新维度
学院依托行星地质、卫星导航、空间物理等多学科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地矿六队深度协作,在地质科研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学院充分整合各学科资源,将行星地质中的光谱分析技术、卫星导航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以及空间物理的探测原理与地质勘查实践紧密融合,在多个关键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探测技术研发方面,双方联合攻关,创新性地将先进的激光光谱技术与传统地质探测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深入研究,优化光谱分析算法,成功实现了对地质样本成分的高精度、快速检测。基于此,研发出的便携式金矿探测设备,重量仅约两公斤,可在野外实地快速获取岩石等样本的成分信息,极大提升野外地质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为地质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测绘遥感领域,学院运用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测绘仪器,针对威海市的地质环境开展全方位监测。通过自主研发的图像处理算法,对无人机获取的海量遥感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成功实现了对松树线虫病的精准测绘以及对环境干扰因素的精确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的《Forests》和《Ecological Indicators》顶刊杂志,不仅彰显了学院在测绘遥感领域的卓越科研实力,也为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人才联合培养,打造地质行业新力量
针对当前地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衔接的问题,学院与地矿六队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方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地质一线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在课程改革方面,注重将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双方还就定向培养计划展开讨论,有望为地质行业输送更多专业对口、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前瞻探索引领,开创地质工作新局面
学院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将空间科学技术与地质矿产经验相结合,探索地外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为地质工作开拓了全新的发展方向。这种跨领域的探索不仅为解决地球上的资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还推动了地质工作向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拓展,助力我国在地质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通过此次活动,学院与地矿六队进一步深化了合作关系。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地矿六队应对挑战,推动地质工作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